“N型(组件)主要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效率高,一个是发电量高。从效率高所能体现的价值,大概也就是6-8分钱左右,这是N型效率高所带来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节约所带来的一个很好的优势。同时发电量提升可以给我们的溢价,大概是2毛钱。N、P相差25—30瓦的空间下,我们能够给用户带来2-2.5毛钱单瓦的溢价。”9月14日,在一场光伏行业内部交流会上,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88223.SH)解决方案负责人于瀚博表示。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从2020年到2023年,在上海光伏展发布的N型组件产品占比由7.4%攀升至90%以上,包括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在内的多家头部光伏组件企业的N型产能占比也在快速提升,另根据公开披露,上述企业至今年年底,N型组件产能占比都将超过50%。
在交流现场的嘉宾分享中,记者注意到,业内人士对N型产品产业化进程正全面加速已达成共识,光伏厂商主打产品将全面向N型转化,但对于在N型这一框架下,到底哪一类技术路线将成为市场主流,与会嘉宾尚各有看法。
“其实光伏行业没有一项技术是十全十美的,任何技术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出一些它理论的优势。我的个人的观点是,其实当我们去看各项技术的时候,我们仅仅去看理论上的优势、理论的溢价、理论的成本,这些可靠性是不够的。”知名外资私募润晖投资的投资经理邢天成就在交流时指出。
回顾光伏行业过往的技术路径变迁,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新能源&光电子实验室主任贾锐表示,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基本遵循三大逻辑,即: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可靠性越来越好。
“凡是不符合这三条逻辑的统统死掉了,比如说非晶硅项目。它(技术迭代)一定是以市场逻辑作为主打原则。”贾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