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续航里程”和“找桩难”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核心痛点。如今,随着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一局面正在迅速改观。从城市商圈到高速公路服务区,从居民小区到乡镇集市,越来越密集的充电网络正为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无处不在”的充电体验
记者在[某个具体地点,如宁波市中心商圈]看到,地下停车场内,一排崭新的直流快充桩前,多位车主正在为爱车补充能量。“以前出门总得提前规划路线,看看哪里能充电。现在方便多了,吃个饭、看场电影的功夫,电就差不多充满了。”一位正在充电的网约车司机对记者表示。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日期],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突破852万台,车桩比进一步优化至7:1。在《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引导下,各方资本与技术力量正加速涌入这一赛道。不仅国家电网、特来电等老牌企业持续布局,华为、宁德时代等科技与电池巨头也纷纷下场,推出“一秒一公里”的全液冷超充等黑科技,极大提升了充电效率。
未来展望:从“有”到“优”
行业专家指出,下一阶段充电桩产业的重点将从“规模建设”转向“高质量服务”。解决老旧小区安装难、提升高速节假日排队体验、实现不同运营商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与便捷支付,将成为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一个“找桩容易、充电快速、支付便捷”的绿色出行生态,已触手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