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31日,“首届全国高校企业儒学传习班”(以下简称“传习班”)在大连成功举行。传习班由全国企业儒学团体联席会议秘书处、罗浮山国学院主办,东北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承办,嘉兴市新儒商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和部分企业家代表共80多人参加。
传习班围绕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创立的“企业儒学体系”,按其10个专题,安排了10场传习课、10场会讲课、4场企业实践报告课,一场特别讲座、2场教学经验交流。经过紧张而活泼、热烈而深刻的传习,达成了以下共识:“以企业儒学推进中国商科教育的本土化转型”。
传习现场
以企业儒学推进中国商科教育的本土化转型,就要破除对西方管理管理科学体系的迷信,基于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立场,与西方管理学界平等对话。上个世纪以来,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最终形成了孔茨的“管理学体系”,成为迄今为止商科教育的主流。它们体现了上个世纪西方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奠定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但是,时代在变化,诞生于机械化、电气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时代的“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无法完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企业现实。更重要的是,企业不仅是经济的组织,而且也是文化的组织。“中国企业”不但姓“企”,而且也姓“中”。如果一成不变地照搬西方理论,不能解决中国企业的根本问题。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古代具有源远流长的“治理”智慧,必然体现在当代中国企业的治理实践中。总结其经验,上升到理论,就可以建立中国管理的自主知识体系,并与西方管理学界进行平等的对话。
以企业儒学推进中国商科教育的本土化转型,就要破除对西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迷信,回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扎扎实实地研究中国企业管理的鲜活实践。来自西方的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如果将其形式化与套路化,就会形成新的“洋八股”,无法准确地研究和指导中国企业的实践。例如,“建模”偏好,强调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追求高度抽象化与可测性,常忽视中国管理实践中的模糊性、复杂性与文化张力。又如,“扎根理论”本为一种探索性归纳方法,但在国内研究中常被“套路化”使用,成为“形式上的质性研究”,未能真正贴近企业一线的真实声音。再如,“定量研究”,以问卷和大样本分析为主,重视统计显著性,容易导致“重结果、轻过程”,“重变量、轻语境”的片面理解等。近几十年来,学界关于管理究竟是“科学”还是“人文”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其实,管理本身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人文”的因素。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去框架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因素,就会产生某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我们尊重科学,更要强调科学的根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任何违背客观事实的研究,即使从表面上看起来很“科学”,实际上离真理更远。
报告现场
以企业儒学推进中国商科教育的本土化转型,还要重视西方管理学界中的人文主义因素,共同构建更加具有普适性的企业治理理论。例如,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实践管理论”,强调管理的实践性与伦理性,提出“组织的首要任务是使普通人成就不凡”,主张以使命驱动管理、以人为本组织,倡导“知识型工作者”的自我管理。玛丽·芙丽特(Mary Parker Follett)的“统合管理论”,强调“权力共生”“情境沟通”“冲突统合”,倡导组织内部通过“功能性权威”实现协作治理,被誉为“管理中的人文先驱”,对现代领导力、协商机制、组织民主有重要启发。丹娜·左哈尔(Danah Zohar)的“量子管理论”,借助量子物理的类比思维,提出组织应以“意义”为核心,强调灵性资本(Spiritual Capital)和价值驱动的领导,主张“超越绩效主义的组织文化”,体现管理的人文哲学关怀等。这些理论,与中国本土化的管理智慧,有内在的契合之处。本届传习班特别邀请了韩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四位学者参加,分别来自儒家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的学术界,与中国学者一起共同探索“企业儒学的普适性”,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积极探索。
黎红雷教授为传习班国际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企业儒学”是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理论相融合的产物。就学科定位而言,企业儒学是当代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当代企业理论的一个中国化表述;就理论形态而言,企业儒学是对千年儒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百年企业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就实践基础而言,企业儒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概括与总结,是新儒商企业治理智慧的结晶。在企业儒学话语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建构“企业治理学”的学科体系,用企业儒学的话语,去回应“战略、组织、领导、用人、控制”等经典的管理职能,并阐释“经营、品牌、传承、责任、信仰”等企业不可或缺的实践功能,从而形成既能解释和指导中国企业实践,又具有普适性的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学科体系。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企业儒学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丰富多彩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融合生动鲜活的当代新儒商企业治理智慧,既讲“中国话”又通“世界语”,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性,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依据,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必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人类社会的福祉,而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