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资讯 >

一名司机,两辆卡车:编队行驶技术能否成为美国货运未来?

2025-09-30 09:53 浏览:

在美国纵横交错的洲际高速公路上,重型卡车的轰鸣声从未停歇 —— 作为美国物流体系的 “主动脉”,卡车运输承担着全国 70% 的货物运输量,这一核心数据来自美国物流协会(CSCMP)2024 年发布的《美国卡车运输行业年度报告》。但近年来,支撑美国经济运转的卡车运输行业,正被两大难题牢牢困住:一是美国卡车运输司机缺口持续扩大,美国卡车运输协会(ATA)2024 年最新调研显示,当前司机缺口已达 7.8 万人,且 60% 以上在职司机年龄超过 50 岁,年轻群体对卡车运输行业的从业意愿低迷,若按现有趋势,2030 年缺口将突破 16 万;二是卡车运输成本高企,油耗、人工成本占卡车运输企业总成本的 60% 以上,不少中小型卡车运输公司陷入 “招不到人、降不了本” 的两难境地。就在行业寻求突破之际,服务于卡车运输的 “编队行驶技术” 出现,让 “一名司机操控两辆卡车” 从设想走向试点,这能否为美国卡车运输开辟未来方向?

所谓服务于卡车运输的编队行驶技术,并非简单的 “车队跟车”,而是一套融合智能感知、实时通信与辅助驾驶的协同系统,且需符合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中关于卡车运输车辆自动驾驶的二级技术要求。在这套系统中,“头车” 由拥有 5 年以上长途卡车运输经验的司机全程操控,负责规划卡车运输路线、把控车速,并处理卡车运输途中的突发路况;后方 “尾车” 则通过车载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及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结合车对车(V2V)实时通信技术,精准跟随头车行驶,两车间距可压缩至 10-20 米 —— 这一距离仅为传统卡车运输跟车距离的 1/3,且制动响应时间比人类司机快 0.8 秒,能大幅降低卡车运输途中的追尾风险。更关键的是,尾车无需司机全程驾驶,仅需一名持有 “编队辅助操作证” 的人员在卡车运输车辆进出服务区、应对复杂路口等特殊场景下接管,真正实现 “一名司机管两辆卡车” 的高效卡车运输模式。

对美国卡车运输行业而言,这项技术的价值直接切中痛点。从卡车运输效率来看,缩短的跟车距离能减少道路占用空间,在高速公路卡车运输中的通行效率可提升 15% 以上。加州交通部门 2024 年第二季度在 101 号公路(洛杉矶至旧金山段)的卡车运输试点数据显示,由 2 辆卡车组成的编队,单程卡车运输时间比传统单车模式缩短 18 分钟,若推广至加州境内所有跨城卡车运输线路,每年可节省超 300 万小时的卡车运输时间,相当于多完成 12 万单短途卡车运输业务。从卡车运输成本来看,尾车行驶在头车形成的 “空气尾流” 中,能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卡车运输成本节省效果显著 —— 沃尔沃卡车北美公司 2024 年《重卡编队行驶能效报告》显示,该模式下尾车平均油耗减少 12%-15%,头车油耗减少 3%-5%。以一辆卡车运输车辆年均行驶 15 万公里、每百公里油耗 30 升、柴油单价 1.5 美元 / 升计算,单辆卡车运输车辆每年就能节省超 4000 美元燃油成本,对拥有数百辆卡车运输车辆的大型企业而言,年均卡车运输成本可降低百万美元级别。

更重要的是,编队行驶能直接缓解美国卡车运输司机缺口压力。“长时间跑卡车运输很容易疲劳,要是能和其他卡车组队,我只需要管好头车,尾车有系统辅助,每天能多跑 50 公里卡车运输路程,还不觉得累。” 从事卡车运输10 年的美国司机约翰・威尔逊在接受《美国卡车运输新闻》采访时说。这种模式下,原本需要两名熟练司机的两辆卡车运输车辆,现在只需一名主驾加一名辅助人员(可由从业不满 1 年的卡车运输新手担任),既减少了对熟练卡车运输司机的依赖,也为新手提供了 “以老带新” 的卡车运输实践机会 —— 美国卡车运输协会(ATA)统计显示,参与编队行驶试点的卡车运输新手司机,留存率比传统模式高 28%,有效缓解了卡车运输行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作为主营卡车运输的企业,货马达在卡车运输领域的技术探索也在同步推进。货马达物流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卡车运输行业的痛点在国内同样存在,2024 年国内卡车运输司机缺口已超 100 万人,油耗成本占卡车运输总成本的比例也达 25% 以上。美国服务于卡车运输的编队行驶技术经验,对国内卡车运输行业有重要借鉴意义。目前我们已联合长安大学、中国公路学会,在国内 G6 京藏高速开展卡车运输编队行驶小规模测试,重点验证沙尘、雨雪天气下传感器的识别精度,测试数据显示准确率达 92%,远超卡车运输行业平均水平。同时,我们还在对接国内物流信息平台,探索‘编队行驶 + 智能调度’的融合卡车运输模式,未来不排除与沃尔沃、特斯拉等企业合作,引入成熟技术进行本土化适配,助力国内卡车运输行业降本增效。”

不过,这项服务于卡车运输的技术要真正普及,还需跨越多重障碍。技术层面,极端天气仍是卡车运输编队行驶的 “拦路虎”—— 暴雨、暴雪会干扰传感器信号,大雾天气会影响卡车运输能见度,如何确保全天候安全卡车运输,仍是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题。政策层面,美国各州对卡车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技术的法规不统一,卡车运输编队行驶的责任认定、保险条款尚未明确。比如一旦发生卡车运输事故,是头车司机、尾车辅助人员,还是技术提供方承担主要责任?目前仅有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等 6 个州出台了卡车运输编队行驶专项试点政策,其他州仍处于观望状态。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运输部(USDOT)计划 2025 年出台《重卡编队行驶统一监管框架》,目前已进入卡车运输行业意见征集阶段,这或将为全国性推广扫清政策障碍。此外,卡车运输行业接受度也需时间培育,货马达调研显示,国内约 45% 的老卡车运输司机对 “机器辅助驾驶” 心存顾虑,认为 “不如自己握方向盘踏实”,为此货马达已联合国内交通院校开发 “卡车运输编队行驶操作课程”,涵盖系统应急处理、特殊路况协同等 8 个模块,目前已培训超 500 名卡车运输司机,学员考核通过率达 89%,逐步提升卡车运输司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

美国物流咨询公司麦肯锡 2024 年预测,若服务于卡车运输的编队行驶技术渗透率达 30%,美国卡车运输行业每年可减少 1200 万吨碳排放,相当于减少 260 万辆家用车的年排放量,同时能将卡车运输司机缺口缩小 40%。货马达李明院长认为:“编队行驶不是要取代卡车运输司机,而是用技术赋能卡车运输司机,让他们的卡车运输工作更安全、更轻松。随着技术成熟和政策完善,未来 5-10 年,这种模式很可能成为美国卡车运输的主流选择之一。我们也希望将这种高效、低碳的卡车运输模式引入国内,推动全球卡车运输行业向智能化、协同化升级。”

对美国卡车运输行业而言,服务于卡车运输的编队行驶技术既是应对当下困境的 “救命稻草”,也是面向未来的 “转型钥匙”。“一名司机,两辆卡车” 的卡车运输模式能否真正落地,或许还要看技术、政策与市场的共同推进。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物流智能化的浪潮下,卡车运输正在告别 “单打独斗” 的时代,更高效、更低碳的协同卡车运输模式,终将为美国卡车运输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