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学院学生团队探索非遗文化创新路径:让传统工艺焕发现代活力
在上海商学院,一支由多学科学生组成的团队正通过创新实践,为新疆艾德莱斯绸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这支由新疆籍学生孔得豪带领的团队,汇集了来自零售管理、艺术设计、国际贸易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他们以"布同凡响·甲冠天下"项目为载体,以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之路为己任。
团队的工作始于对艾德莱斯绸纹样的系统性保护。通过深入新疆喀什等地的实地调研,他们采集整理了200余种传统纹样,建立了完整的数字化档案。这项工作不仅为非遗保护提供了重要资料,更让这些濒临失传的传统纹样得以永久保存。在数字化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密切合作,既确保了纹样采集的准确性,也为传承人提供了数字化技能培训。
图1品牌商标
为了让传统工艺真正走进现代生活,团队创新性地将艾德莱斯纹样转化为可佩戴的美甲艺术品。他们特别注重保留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每一款设计都配有详细的纹样解读卡片,讲述这些图案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象征。这种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日常用品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
这项目的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团队与新疆当地非遗工坊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部分收益用于支持工坊的技艺提升,他们还将部分收益用于支持工坊的设备更新和匠人培训,形成了可持续的文化保护机制。在学校支持下,团队开发的非遗美育课程已走进多所中小学,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希望通过年轻人的创新思维,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团队负责人孔得豪表示。其创新模式正在为更多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大与新疆当地社区的合作,让这项创新实践惠及更多非遗传承人和社区群众。